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新闻快讯> 软件使用 新闻快讯
三国志刘备传下载(三国志刘备传下载严国栋版)
小玉2023-07-05【软件使用】
228人已围观
简介以自我认知为参照系,有人把历史这面镜子扭曲了!有人发帖“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要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屠城?这事你可以去问问千古完人曾国藩

三国志刘备传下载(三国志刘备传下载严国栋版)
最后更新:2023-07-05 01:56:33
推荐指数:
以自我认知为参照系,有人把历史这面镜子扭曲了!有人发帖“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要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屠城?这事你可以去问问千古完人曾国藩,这才是有意思的人呢!”我问:“总要?意为所有的军队、战争都是这样?”有回复对发帖者表赞同。作者讲历史上,不提雅利安人(古代文明的绞肉机)、不提盎-撒人(海盗文化集大成者),专指谁的历史“总是......”?“总是”,代表时空的所有!日本侵华军队实行“三光政策”,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无数的无人村,若讲历史的“总是”,他们有理了?有人让我看历史。我也说说历史。《孙子兵法》开篇就讲:“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这里强调国策有“道”,治军有“法”,领军要“严”。春秋战国时期,秦坚持实行军功爵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显然,一支持久保有战斗力的队伍,军功制度必不可少。烧杀抢掠之行是悖人性、逆文明的。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秦无道,所以天下揭杆而起推翻他。《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如果刘邦的军队入咸阳后烧杀抢掠,他和谁约法三章?《三国志·刘备传》:......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三国中刘备实力最弱,不得民心,何以立国?近代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仁义之师,有口皆碑!历史证明,凡是对老百姓烧杀抢掠作恶多端的军队,都是野蛮的、没有人性的,也是不可长久的,终究会被打败!我不清楚那些自以为懂史、劝人读史的人,是如何读史、懂史的?历史是一面镜子!每个人看问题又是以自己的认知作参照系。有的人把这面镜子扭曲了!#我要上微头条##历史##参照#赤壁之战前,为什么有十几万老百姓跟着刘备逃跑,论某教授的历史虚无主义《三国志刘备传》: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刘备去当阳的时候,跟随的老百姓有十几万,赶着数千辆大车,一日只能走十几里。刘备没办法只能派关羽率水军先行赶赴江陵,有人就劝刘备,这样走太慢,被曹操追上怎么办?关羽兵力也不多,不如丢弃这些人,急速赶至江陵,这样还有时间布置防御。刘备回答:“成大事必以人为本,今天他们跟着我,怎能丢下不管。”最早是某教授品三国,含沙射影称刘备是伪君子,装样子收买人心。可这只能解释刘备的行为,谈到老百姓为什么跟刘备跑,某教授来了句不知道,不清楚。实事求是地说,某教授专业是中文,您还是回去老老实实教中文得了,甭瞎点评历史,因为三国志写得清清楚楚,如果连这都看不懂,还是不要出来害人了。某教授说也许是担心老曹屠城,然后又说老曹没屠过城,荆州人瞎害怕。我这里就不吐槽他的逻辑混乱了,就说一点,老曹疯了才会屠荆州,刘琮都投降了,荆州是他的领地,没事屠自己人玩?第一、刘表托孤刘备我点评过刘表,这里不细写了,总之刘表是个很矛盾的人,他生存于乱世又不想跟人冲突,换句话说他只想在荆州安安稳稳当个山大王,可这是乱世,你当山大王得问别人同不同意。刘表想降操吗?一点都不,韩嵩出使曹魏,回来劝他投降,刘表差点砍了他。但刘表矛盾就矛盾在,他不想降操,却又把位置传给了小儿子刘琮。刘琮老妈是蔡夫人,舅舅是蔡瑁,蔡瑁跟老曹是发小,关系不是一般的好,更不要说,荆州重臣如蒯氏兄弟等都是坚定拥曹派。大儿子刘琦是抗曹派,任何人都会觉得,既然不想投降,那传给刘琦好了。可刘表的选择是,传给刘琮,然后叫来刘备这个最坚定抗曹派托孤,刘表一辈子干得都是这种纠结事。第二、荆州抗曹派刘琮一开始也没说要投降,所以刘备就去忙活了,忙活啥呢,当然是防御。听说刘表死了,老曹立刻发布动员令,准备南征,于是刘备很自觉去了樊城,修建防御工事。刘备不是一个人去的,老曹动员了大军,刘备也得拉人吧,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咱就不扯了,荆州也不是只有一个意见,蔡瑁蒯通不能代表全部,除了投降还有别的看法。比如诸葛、庞统、马良、董和、陈震等等,我们都知道大耳朵嫡系是荆州派。荆州的什么派?就是抗曹派,要不然这帮人早跟着刘琮投降了,哪还会跟着大耳朵跑来跑去。当然,抗曹派领袖是刘备。翻看隆中对和庞统传,刘备请教诸葛和庞统的头一句话,都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曹操是奸臣,汉室要完蛋了,我们该怎么办?刘备政治主张一直都是打击曹操恢复汉室,所以跟随他的人,都是抗曹派,刘备在樊城准备抵抗老曹大军,这些抗曹派自然跟着他。第三、刘备被坑刘琮投降,事先并没跟刘备商量,一直到曹操大军开到宛城,这才派了一个叫宋忠的人,去告诉刘备。宋忠送终,你说损不损。刘备气得七窍生烟,“你们这帮人就不干人事,这是要我把往死里坑。”骂归骂,刘备还是放过了宋忠,也许觉得杀了他太不吉利。为什么说刘琮不干人事,樊城在哪?南阳跟襄阳挨着,南阳治所是宛城,而樊城在襄阳郡最北端。换句话说,刘备都能闻着老曹的体味了,刘琮这才告诉他,别打了,我们投降。谁都能投降,唯独刘备不能投,这也不用解释,刘备要是投降,老曹第一时间拿他脑袋当夜壶。大耳朵真是被坑到了沟里,这就好像你拉着任我行去打东方不败,任我行都拎家伙上了,你才说“东方教主,文成武德,一统江湖。”第四、大撤退老板都叛变了,这仗自然没法打了。刘备不愿意投降,跟着他的那些抗曹派也不愿意,所以刘备只能带着人跑,拼命往南跑。我以前打过比方,刘备本来在准备诺曼底登陆,突然变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但实际上,他比敦刻尔克英军还要难。为啥?因为不仅要带着部队走。这一走就不回来了,而荆州那些抗曹派,都住在当地,所以只能带着家眷一起跑。所以你说是啥人跟着刘备跑?这些都是抗曹派家属,三国志也有相关描写,比如徐庶老母亲就没能逃掉,还有刘备老婆和阿斗,也差点被抓。嗯,甘夫人没跳井,人家活得好好的,刘备也没摔阿斗,所以阿斗脑子不是摔坏的。刘备当时剩余兵力还有一万多,一个士兵背后拖家带口十个人,这很合理,没毛病。别说刘备,就是袁尚败逃乌丸,也照样有不少百姓跟着他,不知道怎么到某教授那里,就变成了无法理解,不知道原因。骑兵在魏蜀吴三国称霸中起了多大作用魏国:1老曹吃过骑兵苦头最多当年反董同盟,老曹还是个愤青,别人都不敢与董卓交战,老曹以初生牛犊不怕死的姿态,独自追击,结果被徐荣狠狠教训了一顿,差点直接回老家。濮阳之战时,老曹虽然手握30万青州军,但青州军在吕布并州突骑面前,如纸糊一般,不堪一击,又差点送老曹归西。最后是征伐关西军阀,虽然一再小心,做了万全准备,但仍然被马超一个突袭,打得鼻青脸肿,差点被射成刺猬。挨过的打记忆最深,所以要论三国谁对骑兵最重视?当然是老曹。袁绍死后,老曹执意远征柳城,为什么说老曹醉翁之意不在酒?袁尚袁熙早在建安十年春天,就逃去了乌丸,而建安十二年秋天老曹才调集大军动身。已经过了两年半,黄花菜都凉了,袁尚袁熙要有心思,足够给袁绍生十个八个孙子出来。老曹此举就是为了征服乌丸,虽然打败了袁绍夺得河北,但如果乌丸不服从,就如吃鸡只剩鸡架一般无味。之所以要打着追杀袁家的旗号,只是因为部下太抵触,谁没事也不愿意碰乌丸骑兵。白狼山之战也是险象环生,多亏有张辽,打败塌顿后,袁尚袁熙逃到了辽东,老曹反而不追了,心满意足班师,下令将一万多户乌丸人迁到内地,并征召骑士当兵。《三国志乌丸传》:及幽州、并州柔所统乌丸万馀落,悉徙其族居中国,帅从其侯王大人种众与征伐,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这和征伐马超如出一辙,打完关西军阀,老曹也是第一时间,强迫西羌迁居长安和邺城,并征调他们从军。没办法,吃过这帮骑兵的苦头太多,印象太深刻了。2曹魏骑兵主将是曹仁曹仁在曹魏阵营中,是有特殊地位的,他是诸夏侯曹氏里唯一没有外派过郡守的。为什么?因为他会用骑兵,太能打了。《三国志曹仁传》:少好弓马弋猎...仁常督骑...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议郎督骑。老曹对曹仁的使用,基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最难最累的统统交给他,而曹仁指挥的部队,通常以骑兵为主,比如官渡之战时,曹仁率轻骑击败摸到许都骚扰的刘备,再比如赤壁之战后,曹仁亲率数十骑,从万军中救出了牛金。其实仅从曹仁官职就能看出这点,骁骑将军,车骑将军,总跟骑字分不开关系。我就一直不明白各种三国游戏,为什么夏侯惇夏侯渊数值比曹仁高那么多,他俩对比曹仁,只能说吃干饭,而且总把曹仁设定为步兵。刘备:1起家靠骑兵。刘备救援徐州,陶谦为了保全家小,把徐州托给刘备,陶谦部下为什么不反对?原因也有二,一是刘备做人做事太牛逼,挑不出毛病;二是他手下有一只谁也不敢轻视的武装。《三国志刘备传》: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我起先看到刘备带的这支兵时,也误以为是杂兵,后来才明白杂胡骑对陶谦等徐州人的震撼。前文说过,三国早期最厉害的精兵,就是西北外族雇佣兵,因为只有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胡族,才能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驾驭战马。2关羽是骑帅,赵云是骑将。关羽精通弓马,单论个人技巧,三国不作第二人想,万军中刺颜良可谓是古战争个人战巅峰,要不关公被后世冠以武圣呢。所以刘备前期用兵,也是要么不分兵,要么与关羽各领一军,关羽是蜀国头号骑督没有问题,那么赵云是干什么的?现代对赵云的理解都有误,要不按演义把他当神仙,要不就把他当亲兵大队长。其实都不对,三国志写得很清楚,“为先主主骑...皆号刘将军部曲”。什么意思呢,赵云是刘备私人骑兵队队长,属于部曲,而关羽则是东汉的官。虽然都指挥骑兵,但关羽指挥的是刘备属下“官兵”,赵云指挥“私兵”。东吴:1孙家非常重视骑兵孙坚孙策都死在了马背上,孙坚宿将一堆北方人,比如程普韩当,孙策更是有单挑太史慈的骑兵对战壮举。2孙权的苦恼。孙权也非常重视吸收骑兵人才,但也带来一个问题,缺马。为了搞到足够战马,他差点打算跨海远征辽东公孙度。蜀吴两家的苦恼类似也有不同,蜀国相对缺人而不缺马。蜀国使臣出使江东,孙权特意问他:“你们马多不多。”使者回答:“马足够,人不够。”诸葛亮这边正扒心扒肺地给刘禅讲大道理:“我们就这一千多号骑兵,都是先主花一辈子网罗来的人才,现在一个个七老八十,再过几年都死翘翘了,再不北伐,永远也没希望了。”所以为什么赵云一把年纪还要出征,后来还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之叹。没办法啊,四川啥人才都有,就是不可能出骑兵人才。你不能把蜀国缺骑兵人才怪到诸葛亮头上吧,他能怎么办?难道下令四川不许种地,一律改行放羊牧马?事实上诸葛亮已经做到极致了,他苦心孤诣想出了用连弩对抗骑兵的办法,马隆征鲜卑时借鉴了不少经验,以三千弓弩手击败了数万鲜卑骑兵。也正因为诸葛亮屡屡用步兵击败曹魏骑兵,给司马炎等人造成了一个错觉,骑兵没那么重要,因此西晋后来荒废骑兵建设,终于毁于五胡乱华。始作俑者还要算上陆逊一票,这两位可谓是三国最杰出的步兵指挥官,吴蜀两国,在骑兵一道,都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意思。三国演义的刘备,一直是个正面形象。然而,如果仔细琢磨几个细节,就会发现他“生性反复”,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初读三国时,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这个又跑又哭的刘备太窝囊了,真的喜欢不起来。不过,尽管他哭哭啼啼好像没什么本事,但与“好梦中杀人”的曹操和假装痴呆的司马懿相比,至少是人畜无害了,算是个好人吧。但是,如果我们坐下了,静静思考一番,深究几个细节,就会发现,刘备才没有那么简单。《三国志·刘备传》记载,吕布的部下曾劝告吕布:刘备生性反覆,难于驯养,不早点除掉他,就会被他反噬。这个吕布的部下,叫做陈宫。在三国前期,他是有名的谋士,曾给曹操使了很多绊子。后来吕布败了,曹操惜才,三番两次想要劝降他,但他引颈就戮。事实证明,陈宫看人还是非常准的。刘备先后投靠过很多人,比如公孙瓒、陶谦、曹操、刘表、孙权、刘璋,但“反覆难养”这个特征始终伴随着他。刘备最初在公孙瓒手下做事,但是为了所谓“兴汉大业”,很快投靠了徐州的陶谦,还顺便从公孙瓒手中,挖走了名将赵子龙。结果到了徐州,刘备不久反客为主,自己占据了徐州。《三国演义》给的解释是刘备有德、有功,民心所向。但是,陶谦不也是有德有功吗?陶谦一家在徐州经营多年,深得人心,难道还比不上一个刚刚过来没多久的刘备?刘备才来多久,做了什么好事,徐州百姓真有那么了解刘备吗?实际上,刘备能够空手套白狼,是因为拉拢了当地豪族。后来,吕布偷袭刘备占领徐州,刘备就投奔曹操,帮助曹操杀了吕布。曹操很开心,不仅款待他,而且当面称赞他是“英雄”。与此同时,刘备却在暗中与车骑将军董承等人合谋,企图发动“衣带诏”政变,除去曹操。到了后期,刘备的创业已经小有成就,在荆州占据大片地方,但他“反覆难养”的性格仍然没有改变。刘备前往西南益州,割据益州的刘璋迎接刘备让他讨伐张鲁。结果,刘备却带兵返回成都,迫使刘璋开城出降,刘备鸠占鹊巢,自己当起了益州的一把手。甚至对于自己的兄弟关羽,刘备也可能有自己的算计。章太炎有个推论:刘备担心自己死后,关羽作为元老会对自家政权构成威胁,所以想借东吴之手除掉关羽。但关羽死后,刘备心生愧疚,为了洗清嫌疑,他不顾所有人反对要发兵攻打东吴。种种细节表明,刘备并不是人畜无害,反而可能是个机关算尽、反复无常的伪君子。那么,刘备人畜无害的好人形象,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个问题原因就复杂了,很早就有了。早在一千年前的北宋,苏轼就有这样的记载:城里人家的小孩,没时间管,家长就给他们钱,让他们听书去。当时,讲三国的故事很流行,孩子们也喜欢听。他们听到刘备输了,就哭,听到曹操输了,就拍手称快。可见,在那时,说书人就已经把刘备塑造成一个人好人了。口口相传,直到现在,刘备是个好人的形象已经是根深蒂固了。你对刘备这个人怎么看?三国人物中,更喜欢谁呢?点击关注,每天了解一点历史和商业知识,一起做个有趣而明白的人。刘备没有借荆州,那只是东吴的借口1、孙刘同盟是东吴主动。长坂坡败退后,刘备撤到夏口,此时诸葛亮说了一句话。《三国志诸葛亮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很多人都被这句话蒙蔽了,以为是刘备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孙权拉了他一把,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同盟反而是孙权主动提出来。刘表刚病死,孙权就派鲁肃去吊唁,吊唁当然是表面,真正任务就是拉刘备同盟。《鲁肃传》: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鲁肃在长坂见到了刘备,表达了同盟意向,反倒是刘备没表态。鲁肃只好给诸葛亮留下一句暗示,“我子瑜友也。”扭头回了江东。刘备为什么不当场表态?因为还有刘琦,刘琦才是名义上的主人,他不可能替刘琦做主,怎么也得跟刘琦商量一下才能回复。到了夏口,跟刘琦达成一致,曹操也追来了,诸葛亮说的赶快派我去见孙权,其实是对鲁肃主动求盟的回应。2孙权为什么主动同盟很简单,因为这是鲁肃所提国策。《榻上对》: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鲁肃为孙权谋划的就是划江而治,曹操南征,日子不好过的不仅刘备,孙权更难受。刘表活着的时候,他都奈何不得,更不要说荆州主人换成更强大的曹操。曹操已经占据了襄阳和南郡,再不阻止,不要说划江而治,就算保持独立都成了问题,事实上东吴内部,以张昭为首的绝大部分官员都建议投降曹操。孙权是个绝不甘心寄人篱下之人,这也是他看重周瑜鲁肃的原因,只有他们两个,支持孙权建立霸业而非当个汉臣。为了保证榻上对实施,当务之急是打跑曹操,剩下的以后再说,所以孙刘同盟的推动者,反而是孙权而非刘备。刘备当时在考虑投奔苍梧太守吴巨,虽然诸葛亮在隆中对指出,孙权可以为援,但刘备根本没那个念头,他做梦也不想到,身为刘表死敌的孙权会愿意结盟。3赤壁之战刘备功劳更大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有个很有意思的想象,魏国方面就没提到吴军,打仗的是刘备,放火烧船的也是刘备。《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乃引军还。《山阳公载记》:公船舰为备所烧。但《周瑜传》清清楚楚写了烧船是周瑜的功劳。解释有二:一有人认为这是吴人为了抢夺荆州合法权,夸大周瑜的功劳;二从地位上说,刘备身为江东同盟方,周瑜理所当然是他下属,要听他的指挥,打了败仗魏国也不想写那么细,干脆一股脑都算到刘备头上。这里面可能还有其他因素,比如为了迷惑老曹,又或者孙权不想直接撕脸,干脆让吴军伪装成刘军,老曹也不知情,还以为都是刘备手下。我个人更倾向第二种解释,这个更合理,因为刘备传也说,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才停下。但不管怎么说,赤壁的功劳,周瑜不可能比刘备更大。先来说参战兵力,东吴并没出多少人,其时孙权刚继位不久,重臣接连造反,部下对他都不够尊重,而且还有一个心腹大患--山越,根本抽不了多少兵力。他要真有吹牛的十万兵力,也不至于急着找刘备同盟了。江东最后出了多少人?三万人。刘备多少人?关羽水军一万,江夏刘琦荆州军一万,合计两万多,几乎没差别。东吴都是水军,所谓水陆并进,陆地的活全是刘备在干,真正追击战也是在陆地上展开,因为老曹是跑着回许都,不是坐船,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的华容道。所以后来关羽与鲁肃谈判时,关羽就说:“鸟林之役,刘大耳朵亲自上阵杀敌,你们家孙十万人在哪?你咋好意思跟我争。”4借荆州根本子虚乌有荆州有8个郡,赤壁战后,北边的章陵、南阳和半个南郡在老曹手里,孙权占了剩下半个南郡和江夏,刘备则拿到了荆南长沙四郡。江表传说,刘备一开始驻扎在公安,因为地少人多,所以孙权借给刘备数郡。数郡,那自然指的是长沙四郡了。江表传: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从权借荆州数郡。这完全是胡扯,长沙四郡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曹操走后,刘琦是理所当然荆州继承人,也是孙刘共同推举的荆州刺史,所以大耳朵打着刘琦旗号,很快征服了四郡,这四郡从头到尾跟孙权一点关系都没。如果要说借荆州,刘琦更有资格,孙权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怎么借给别人?建安19年,刘备定蜀,孙权也收拾了山越,兵力大增,于是发兵逼迫刘备交出荆州四郡,老曹也赶来凑热闹,发兵汉中。刘备不得已妥协,重新划分了地盘,分长沙、江夏、桂阳给孙权,自己留了南郡、零陵和武陵。等于刘备从四个郡变成两个半,孙权从一个半变成三个郡。即便这样孙权也不满足,终于趁着关羽北伐偷袭,最终拿到了老曹之外的全部荆州。很明显,孙权要的是全部,可赤壁之战刘备也参与了,怎么可能说,大家一起打仗,打完好处全归你,我一分没有。怎么可能存在这种协议?如果战前协议是这样定的,刘备还有必要打这一仗?其实这件事,就是江东为了美化背盟偷袭关羽,找个理由,从而杜撰出一个子虚乌有的借荆州。
很赞哦! (0)
上一篇:鼠标点击器(鼠标点击器软件)
下一篇:什么是bt下载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