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新闻快讯> 软件使用 新闻快讯

航海帝国(航海帝国霸业论坛)

小玉2023-07-05软件使用 200人已围观

简介读书笔记:大航海时代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1。1469年,西班牙半岛上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联姻合并了,合并后的西班牙本土势力大增,二十年

航海帝国(航海帝国霸业论坛)

最后更新:2023-07-05 02:54:44

推荐指数

读书笔记:大航海时代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1。1469年,西班牙半岛上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联姻合并了,合并后的西班牙本土势力大增,二十年后对阿拉伯势力发动最后一击,将穆斯林赶出了半岛,西班牙独立了。出于神圣的黄金渴望,听信马可波罗编排的信息,同时相信地球是圆的,欧洲国家都渴望找到中国,由于陆路的道路被穆斯林给阻断了,只能开辟海上路线。哥伦布出场了,先后游说了法国,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终于在42岁公元1492年,西班牙人投资了哥伦布,凑了三条破船,监狱里拉来几百个死囚,封他为海军上将,开始了寻找中国的航海之旅。第一站找到了古巴,他以为是印度,哥伦布带着几只逮到的鹦鹉和(印度人)古巴人回到了欧洲。黄金没找到,但发现了烟草和奴隶贸易,有了利润,贸易机器就被发动起来了,西班牙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前往美洲,用他们坚固的铁甲,盾牌,重剑,火铳,并且拉拢几个打另外几个,各种的合纵连横,最后把剩下的一起收拾了,打下了面积比西班牙本土大十倍的领土,这么多的殖民地,秘鲁还发现了大量的金矿,印第安土著又被杀的差不多了,此时的西班牙,英国给他抓奴隶,荷兰给他在海上开船,葡萄牙把东方的丝绸瓷器运回欧洲卖给西班牙,西班牙让奴隶给他种烟草,可可,挖矿,甘蔗,橡胶等,弄回了金银各种买买买,各种的维持强大的军队各种抢抢抢,日子爽的不得了。#鞍山头条#重新发现欧洲(套装共4册)图片内容介绍:《西班牙何以成为西班牙》号称强国的西班牙,它一千多年都在收复失地?一个日不落帝国,为何极盛而衰,塞万提斯戏剧早有预言?西班牙人热情洋溢,但统治者却是权谋高手?都说西班牙交通发达,可他们一度出门只能骑驴?严酷环境与历史战争,究竟是什么塑造了西班牙?著名历史学家杰里米·布莱克用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材料,讲述了不为人知的西班牙历史。从古罗马浴血奋战反抗王权的边陲小国,到大发现时代的航海帝国,再到20世纪反对独裁者的革命先锋。本书以著名历史事件对现实的交错影响为主线,从环境、人口、政治、经济、饮食生活等角度,深入刻画了西班牙历史的全貌,在2500年当中自由穿梭。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昔日的海上霸主、革命摇篮和如今的艺术大国如何缔造成形。《法兰西何以成为法兰西》我们要想了解今天的法国,就必须理解其历史沿革。要想了解法国人对共和制的担忧,就得回溯法国大革命;要想认识法国先进的教育体系,就得寻访拿破仑;要想体会拉辛戏剧的力量,就得把握路易十四人生中的紧张与矛盾;要想明白优雅法语的发展,就得寻访罗马帝国统治下的高卢地区。法国扣人心弦的历史,在革命与王权、艺术化与世俗化之间摇摆,这并非因为它喜怒无常的性格,而是源于它在欧洲大陆身处包围的地理位置。因此,法国的身份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关系所决定的,从罗马帝国到拿破仑战争,再到“二战”后的英国和美国,各种各样的冲突关系塑成了今天的法兰西。《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巴洛克艺术的诞生地,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如今的意大利人心中有着强烈的自豪感,托斯卡纳、米兰、罗马、威尼斯、仅仅几个地名就能透露出大量的文化信息。杰里米·布莱克借鉴了历史上大量的旅人日记、回忆录和信件,以浅显的文字解说了意大利两千多年的过往,从罗马崛起到被奴役的统一国家,到20世纪的法西斯政权,再到现在的共和国;从饮食、时尚与艺术、建筑,再到风光怡人的周边岛屿,本书考察了意大利文化影响力的来源,探讨了历史事件的起因和影响,以及至今存在的观念分歧。《葡萄牙何以成为葡萄牙》一部内容丰富的葡萄牙历史读本,讲述了历史和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影响。葡萄牙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西欧国家,但曾有一段十分辉煌的海洋历史。从石器时代到古罗马,上古葡萄牙人如何被严酷的环境和政治制度所塑造?苏维汇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又先后为这里留下了怎样的统治痕迹?中世纪,葡萄牙人又如何收复了失去的土地?再后来,他们和强大的邻国西班牙又发生了怎样的统治权斗争?15-16世纪,是葡萄牙的高光时期,涌现了著名航海家达·伽马和恩里克王子,一跃成为全球帝国,囊括了巴西、西非、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直到最近200年才开始走向衰落,在20世纪它在欧盟中又扮演者怎样的角色?作者布莱克教授为您娓娓道来。作者介绍:塞西尔·詹金斯(CecilJenkins),艺术史、文学史学者,1927年生于英国。他博士毕业于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先后在埃克塞斯大学、苏克塞斯大学、温哥华大学任教。他曾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英国政府的法国问题高级顾问,兼通法语、德语等语言。作为资深作家,他著有一部戴高乐的文化大臣马尔罗的传记,一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里亚克的传记,还有一部《法国简史》。杰里米·布莱克(JeremyBlack),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历史学教授,军事与外交史专家,曾在西点军校、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和斯蒂尔曼学院担任客座教授。他是剑桥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后硕士毕业于牛津大学。布莱克是2018年英国外交政策研究所的邓普顿研究员,曾于2008年获得美国军事史学会颁发的“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奖”。他曾出版100多本历史著作。JGW·海洋史(全6册)图片内容介绍:《辉煌信标:美国灯塔史》灯塔作为海岸线哨兵曾矗立在美国历史的前景中,如今成了海岸风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烙印。埃里克·杰·多林透过灯塔的棱镜,从美国的第一座灯塔波士顿灯塔讲起,为我们呈现了一段精彩纷呈的美国历史。他以美国的逐渐壮大为背景,追溯了灯塔体系创建之初的日子,突出介绍了人们为照亮这个国家贫瘠的海岸线而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斗争,最终展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博弈和最终和解。《深蓝帝国:英国海军的兴衰(全2册)》长久以来,英国只是处于欧洲边缘的三流海洋国家,其岛屿四周的海面上全无法纪可言,各种灾厄接踵而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岛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屡次战胜来自四面八方的海上威胁。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后,英国稳坐海洋霸主之位,成为统治世界海洋的强大贸易帝国。最终,它在20世纪丧失这一霸权,其海洋帝国的史诗画上了句点。《深蓝帝国》讲述了从阿尔弗雷德大帝到伊丽莎白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之间的英国海军全史,同时,它也是一部英国文化史和帝国史。《最后的十字军东征:瓦斯科·达伽马的壮丽远航》这是一部有关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航海探险的著作。历史学家奈杰尔?克利夫利用新发现的材料,即达伽马水手的日记,以及难得一见的达伽马与印度土邦(现在的喀拉拉邦)首领之间的通信,对达伽马的开拓性航行做了全面、根本性地重新诠释。作者在书中揭示了达伽马的航行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斗争中所具有的决定性转折点的意义,向我们讲述了航海中的一系列事件如何永久性地改变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本书荣获2012年《纽约时报书评》年度优秀图书。《冰雪王国:美国军舰珍妮特号的极地远征》《冰雪王国》生动讲述了19世纪后期著名的“珍妮特”号极地远征的惊险故事。作者有幸获得当事人留下的私人书信、航海日志,尽可能地还原了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展现了每位探险成员的个性及心境。另外,通过书中描述的媒体对独家新闻的争夺与渲染、隐藏在探险背后的帝国主义扩张、日益突破进步的科学发现与科技发展,《冰雪王国》为我们描绘出19世纪末迷人而充满惊奇的图景。本书荣获2014年美国亚马逊历史类最佳图书第一名,并斩获《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等多家媒体年度好书称号。《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绕过非洲之角去往印度的航道的发现,是航海史上的伟大突破,但也预示着世界秩序被彻底打乱。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没有一个欧洲帝国比葡萄牙更野心勃勃,没有一位君主比葡萄牙列王更掠夺成性。在这过程中,他们创建了第一个远程的航海帝国,释放出了如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全球化力量。在克劳利笔下,葡萄牙帝国的完整故事及其野心所造成的人道代价,终于得到了讲述。1494年6月7日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海洋国家签订瓜分欧洲以外新发现的大陆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西班牙语:TratadodeTordesillas,葡萄牙语:TratadodeTordesilhas)是地理大发现时代早期,两大航海强国西班牙帝国和葡萄牙帝国在教宗亚历山大六世的调解下,于1494年6月7日在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的小镇托德西利亚斯签订的一份旨在瓜分新世界的协议。(图)虚线的左边归葡萄牙,也就是北美和南美洲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右边亚洲和非洲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曾经两大强国瓜分世界的时候,中国还处在自封为天朝上国的明朝,明朝是不是有点井底之蛙。明朝为什么中止了下西洋?为什么没有继续大航海的事业?为什么没有建立殖民全球的世界性帝国?这要怪两个人,一个是秦始皇,因为秦始皇搞的是郡县制,一是郡县制不利于殖民,殖民必然是分封的。明朝最南在越南建立过郡县,但最后还是放弃了。郡县制的另一个是权利集中,过于集中的皇权往往不热衷于殖民,而偏好于内卷。第二个该怪的是汉武帝,因为汉武帝搞了推恩制,让诸侯平分自己的爵位资产给儿子,这个制度拓展到平民。儿子们都能分到财产,那跑到外面冒险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大航海发生在西方,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分封的,财产传承是长子制。#今天读书了吗#《大英殖民帝国》讲述了大英殖民帝国萌芽、兴起、扩张、形成、繁荣与衰落的历史。技术进步、大航海时代到来、地理大发现与葡萄牙、西班牙等殖民帝国的兴起存在怎样的联系?作为后起之秀的英国如何调整国家战略迅速崛起?欧洲争霸战争与大英殖民帝国的形成存在怎样的历史逻辑?繁荣的大英殖民帝国是如何维系的?大英殖民帝国如何因地制宜统治文化差异巨大的殖民地的?面对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大英殖民帝国不回避衰落的现实,并进行自我改革,加速向英联邦过渡的?本书将一一解答。西方世界一直到中世纪、欧洲还有随地屎尿的恶习。中世纪一般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大约是公元476年~1453年。中世纪的欧洲人不但露天随地排秽,而且习惯在楼台窗口清空便壶:窗户打开,便壶倒空……1270年,巴黎曾发布过一项法律:任何人不得自楼台窗口倾倒水及粪便,白天夜晚均不可,否则必受罚金惩处。但是,该法规并没有得到到位的执行。在一个世纪之后,巴黎又有新法律出台:如果愿意大喊三声Gareàl'eau(注意尿水),则可自楼台窗口往外倾倒尿粪。可以想象,中世纪的欧洲有多么臭不可闻!在马桶发明之前,中世纪的欧洲人就是采用这种原始方式解决内急问题的:不仅在地广人稀的乡村采用这种方式,城镇上的居民也多数随地便溺。只有讲究一点的人家,才会把屎尿先用桶装起来、完事儿以后倒到街上或者河里去。当然,那时也会有一些规矩。比如一个著名的不成文规矩是“一箭之地”,也就是说解决内急的地点至少要离最近的居所有射箭一程的距离。有记载说:在庆祝AnneBoleyn成为亨利八世的皇后仪式上,有两名使女在整个宴会期间一直蹲在餐桌底下,准备接她的排泄物;一个拿着便壶,另一个拿着纸巾。下面这张是14世纪手稿插图,描绘的是萨拉森(阿拉伯)士兵在教堂内大便的场景。修道院里的僧侣,要比普通民众文明和卫生一些;他们当时使用的是类似中国农村现在仍能见到的旱厕或水厕。英国坎特伯雷(肯特郡)的基督堂修道院,在12世纪拥有较完善的供水和排污系统,可为公厕提供水流冲刷。如下图:当时很多修道院都把厕所建在溪流上或岸边,目的就是为了让流水把排泄物带走。但是,这种水厕的最大问题是选址难以把握。如果修得离水太远,退潮时没有足够的水把排泄物冲走;修得离水太近,涨潮时又怕倒灌,担心连人带厕所一起被水卷走。尤其是,一些居民使用柳条建造的水厕,每次如厕时都担心会出意外。看上图中上厕所的这位,那表情就是传说中的心惊胆颤吧?!如果把厕所修在足够高的桥梁上,倒是可以避免这种被冲走的危险。所以,当时伦敦的桥上就建满房屋,桥上居民可方便解决排泄问题。即便这样,依然还是有问题。从厕所里掉下来的排泄物是直接落入泰晤士河的;如果此时桥下经过的船员正好以郭敬明般的四十五度角、满脸忧郁地仰望伦敦的天空,那么十有八九会吃到“天上掉下来的XX”!所以,当时有俗语说“聪明人桥上过,笨蛋桥底过”。我抬头成45度角仰望天空的时候...当然,桥底的人也会有扬眉吐气时。上面"神清气爽"的排泄者,常常会不慎从茅坑掉进河里;这时,就该以前的受害者开心解气了!看看下面的图,在“神清气爽”时、坠下河里的悲剧,在当时估计没少发生过!住在城堡里的贵族,是最早在居室内修建厕所的。这些城堡的厕所大多藏在塔楼里,好面子的贵族将之冠名为“更衣室”(wardrobe)。“更衣室”的建造方法很简单:塔楼往外延伸一些,在边上的石板上挖个洞,排泄物直接通过洞口掉进下面的护城河里(如下图)。可惜,多数时候城堡的护城河并不是河,而只是一条壕沟或一圈死水;这样一来,用不了多久,护城河就会发臭淤塞。据说,这也给城堡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堆满粪便的护城河成为一道新的屏障;只有最无畏的对手,才敢趟过齐腰深的脏水进攻城堡。随着城镇发展和人口增长,排泄物的处理终于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现实问题。人们开始把粪桶抬到城外倾倒。但由于惰性,大家都自然而然地选择倒在靠近城市的地方。12世纪的巴黎,城墙下堆积起了巨大的粪堆,以至于敌人可以爬上粪堆、直接翻进城墙。接下来,有院子的居民开始在后院挖个深坑,把排泄物填进去,一段时间后再雇挖粪工来清理;没院子的则仍然打开窗户直接倒在街上,希望雨水能把它冲走。当时,倾倒的排泄物加上随地的拉撒,再加上猫狗、马匹等动物的粪便,使得伦敦不少街道长期为粪堆所困。街上的行人必须时刻提防头顶上的某一扇窗户,提放着头顶上“注意尿水”的声音、和倾盆而下的污物。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十八世纪。这还是在伦敦、巴黎这样的城市。可想而知,欧洲其他城市当时会是怎样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由此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地下水污染、各种流行病特别是霍乱和鼠疫大行其道;每次传染病爆发,都夺走成千上万的性命。比如,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黑死病”后,惊弓之鸟的欧洲人到处找疾病原因,遗憾的是:“洗澡”躺枪,被列入病因中。那时的医生认为:水会削弱身体器官的功能,洗热水澡时毛孔完全张开,有毒空气就会进入身体。长期不洗澡,身上累计上一层厚厚的污垢,可抵抗疾病侵袭!在当时,洗澡被基督徒认为是一种罪恶,人们将洗澡视为罪罚、终生不洗澡。#厕所##马桶##人类第一个全球化时代-从第一部世界通史《史集》说起#人类第一个全球化时代并非大航海后的西班牙葡萄牙帝国时代,更不是英美时代,而是横贯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时代。《史集》是一本编辑于中世纪的一部通史,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部世界通史。虽然这部史书对于其他民族的历史描述有很多错误,但依然不能掩盖此书的伟大。《史集》的诞生自然有背景,就是当时是第一个全球化时代-蒙古时代。在这个时代,从日本海到地中海,各民族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技术与技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商业传播畅通无阻。拉施德丁是《史集》的作者,伊儿汗国的宰相。他受合赞汗的委托,撰写这本世界历史全书。他编写《史集》的编辑小组成员中有汉人学者,藏人喇嘛,法国天主教士,以及多位波斯文官,这才编辑出这一本西至英格兰,东至中国的世界大历史。《史集》全书分为三部:第一部为《蒙古史》,第二部为《世界史》,第三部为《世界地志》。如今,超级贫富分化、中美博弈和新冠疫情使得冷战后的第四波全球化开始逆转,一个更区域化或者说碎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将使体量最大、治理能力最强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成为新世界最终的王者。1299年建国,1923年解体,长达624年的历史,让奥斯曼帝国充满了神秘、传奇色彩。巅峰时期的奥斯曼帝国有着惊人的版图,奥斯曼人不仅将欧亚非大陆收入囊中,还控制着三分之二地中海的海岸线。如此强大的帝国,竟然与沙俄缠斗多年,这里面有怎样的故事和原因呢?一、奥斯曼帝国的建立和崛起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只剩下土耳其,而土耳其现在的领土面积只有当初帝国的七分之一,奥斯曼人的先辈万万没想到,当初辛苦建立的帝国早已四分五裂。突厥的发展在南北朝后期到达一个高峰,成为了北方草原的雄鹰。隋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千方百计分裂突厥,于是,历史上有了东突厥和西突厥的出现。公元630年,东突厥被唐太宗派军消灭。公元657年,西突厥败于唐高宗手下名将苏定方之手,从此一蹶不振。但突厥并没有完全消亡,而是在公元680年重新建国,这就是历史上的后突厥。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推进,后突厥被回鹘所灭,突厥余部放弃了北方地区,来到了中亚。公元1037年是关键的一年,塞尔柱帝国建立,建立者就是突厥人。帝国的其中一个部落土耳其不断地发展壮大,终于在公元1299年宣布独立。奥斯曼一世是奥斯曼帝国的创立者,他为帝国的版图扩大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在奥尔汗继位后,奥斯曼帝国走向发展之路,而东罗马已经从巅峰跌落至低谷。公元1331年,东罗马的重中之地-尼西亚,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奥尔汗不仅打伤了东罗马的皇帝,还把都城迁至尼西亚。最后,奥斯曼一鼓作气,又占领了尼可米迪亚,将加利波利半岛划入版图。靠着父亲奠定的坚实基础,奥尔汗将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扩张至西方。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让欧洲人慌了手脚。公元1389年,匈牙利、保加利亚、塞尔维亚联手与奥斯曼帝国交战,让欧洲大跌眼镜的是,联军竟然被奥斯曼帝国一举击败。在此后的几年间,欧洲各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战争不断,奥斯曼的强大让欧洲毫无办法。一直到了公元1402年,这种局面才暂时得以扭转。帖木尔帝国在中亚横空出世,不仅打败了奥斯曼帝国,而且还将其君主巴耶塞特一世俘虏。奥斯曼帝国内部频繁出现政治夺权之争,停止了向外扩张的行为。穆罕默德一世于公元1413年继位,再次向东罗马发动战争,还一举夺回了帖木尔曾经占领的土地。公元1444年,穆拉德二世再次让欧洲各国胆战心惊。在他击败了波兰与匈牙利的联军时,欧洲各国明白,无人能够阻止奥斯曼帝国向外扩张的脚步了。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灵魂城市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东罗马帝国的辉煌就此结束,君士坦丁堡也被更名为伊斯坦布尔。经过数年的战争与扩张,奥斯曼人终于打下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帝国的辉煌时刻终于到来。二、霸占地中海海岸线,收钱收到手软在奥斯曼帝国最鼎盛的时期,有人口1400万,土地面积扩大至450万平方公里。西面的欧洲各国、东面的波斯以及西南方向的埃及,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手下败将。此时的奥斯曼帝国以强悍的姿态俯视世界各国,随着领土的不断扩大,其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是全球领域里经济和军事的绝对强者。奥斯曼帝国霸占着三分之二的地中海海岸线,红海及黑海的全部航线也被其牢牢握在手中。这些海岸线是东西经济往来的重要枢纽。仅凭航海过路费,就让奥斯曼赚得盆满钵满。而东西方的经济往来受控于奥斯曼帝国,这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强烈不满。三、与沙俄的战争持续241年新大陆的发现让东西方贸易再也不用受制于奥斯曼帝国,但奥斯曼的经济收益却逐年下滑。奥斯曼帝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掠夺和战争。但历史再也没有重演,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没有让奥斯曼帝国再次得逞。奥斯曼帝国却在此时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想以东欧为桥梁,对欧洲各国进行逐一击破。东欧老大沙俄正在迅速崛起之中,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在数次战争中,均未让奥斯曼帝国赚得便宜。奥斯曼帝国终于尝到了失败的苦头。沙俄与奥斯曼帝国之战持续了241年,英勇善战的沙俄人,不仅将奥斯曼的傀儡克里米亚汗国拿下,还对伊斯坦布尔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两国之间的战争给沙俄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奥斯曼帝国更是受损严重,被持续多年的战争彻底拖垮。总结奥斯曼手中所握的经济枢纽,在和平年间,确实为其创下了巨大的财收,但是在战争年代,小亚细亚半岛却影响了奥斯曼帝国向前推进的脚步。如果放弃小亚细亚半岛,奥斯曼帝国手中只剩下西亚、北非,这些地方并不是奥斯曼的根基之地,所以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处于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的状态。欧洲各国的敌视,始终是奥斯曼帝国的心头大患,由于军事力量过于分散,导致其在与沙俄的常年战争中,未能赚得半分便宜。奥斯曼帝国有着624年的历史,曾经不可一世,曾经辉煌璀璨,但历史并没有给它独行天下的权利。从巅峰到没落,奥斯曼帝国没有逃过历史规律,虽然惨淡收场,但其曾经的光芒依然耀眼夺目。

很赞哦! (0)

文章评论

来说两句吧...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