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新闻快讯> 软件使用 新闻快讯
明道云(明道云低代码平台)
小玉2023-07-05【软件使用】 184人已围观
简介人生三宝精气神,修行品德勤谦俭。边游边写晨读感悟存精蓄气聚神力,修心养灵固魂魄。秉要执本知达变,明道而行始于我。古人云:天有三宝日月星
明道云(明道云低代码平台)
最后更新:2023-07-05 02:56:55
推荐指数:
人生三宝精气神,修行品德勤谦俭。边游边写晨读感悟
存精蓄气聚神力,
修心养灵固魂魄。
秉要执本知达变,
明道而行始于我。
古人云: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所谓天有三宝日月星,出自《黄帝内经》,最早远古时候人们观测天象的时候,星星还没有现在这么多名讳,古人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星星会发光,便称其为“三光”!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所谓地有三宝水火风,是因为中国古人最早在西周年代诞生的《易经》里就有“五行”的概念,而印度直到战国时期才诞生了“四大”的概念,“四大”即地火水风,而地之一大,自身蕴含“五行”的“土”与“金”,甚至“木”也仰靠“地”而生,故地仰仗三宝“水火风”来构成小世界,所以,“水火风”被称为地之三宝。
人有三宝;精气神,这是道教哲学,《周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本来只有道家哲学的精神或者精气,被道教吸收成为精气神。
所谓“精”者,泛指世间有形之物;气者,泛指无形却存在之物;神者,泛指精气之活力,也指神智、灵明,无形之物,无法证明其存在,但却不能否定其不存在。
精、气、神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在人身上分别指肉体、气体、精神,是组成人生的关键,涉及道学、医学、哲学等领域。精、气、神三者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助长,不得不察。
古人又以天、地、人为三才,因为只有人才有通达的智慧,能上达天地之间。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能够上通天地,中达人情世故,从而游刅有余。存天地人一心,集精气神一身,聚灵魂魄一体,践勤谦俭一行。边游边写晨读感悟
存精蓄气聚神力,
修心养灵固魂魄。
秉要执本知达变,
明道而行始于我。
古人云: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所谓天有三宝日月星,出自《黄帝内经》,最早远古时候人们观测天象的时候,星星还没有现在这么多名讳,古人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星星会发光,便称其为“三光”!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所谓地有三宝水火风,是因为中国古人最早在西周年代诞生的《易经》里就有“五行”的概念,而印度直到战国时期才诞生了“四大”的概念,“四大”即地火水风,而地之一大,自身蕴含“五行”的“土”与“金”,甚至“木”也仰靠“地”而生,故地仰仗三宝“水火风”来构成小世界,所以,“水火风”被称为地之三宝。
人有三宝;精气神,这是道教哲学,《周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本来只有道家哲学的精神或者精气,被道教吸收成为精气神。
所谓“精”者,泛指世间有形之物;气者,泛指无形却存在之物;神者,泛指精气之活力,也指神智、灵明,无形之物,无法证明其存在,但却不能否定其不存在。
精、气、神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在人身上分别指肉体、气体、精神,是组成人生的关键,涉及道学、医学、哲学等领域。精、气、神三者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助长,不得不察。
古人又以天、地、人为三才,因为只有人才有通达的智慧,能上达天地之间。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能够上通天地,中达人情世故,从而游刅有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则老氏之所谓道,而非吾儒之所谓道也。明道云:“天下之物,无独必有对。”若只生一,则是独也。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何尝在一之先,而又何尝有一而后有道哉。“易有太极”,易即阴阳也,太极何尝在阴阳之先。“是生两仪”,何尝生一而后生二。尝窃谓太极不可名状,因阴阳而后见。一动一静,一昼一夜,以至于一生一死,一呼一吸,无住而非二也。因阴阳之二,而反以求之太极,所以为阴阳者,亦不出于二也。如是,则二者道之体也,非其本体之二,何以使末流无往不二哉!然二也,各有本末,各有终始,故二分为四,而五行立矣。盖一阳分而为木火,一阴分而为金水。木者火之始,火者木之终。金者水之始,水者金之终。物各有终始,未有有始而无终,有终而无终。二各有终始。则二分为四矣。知二之无不四,则知其所以为是四者,亦道之本体。非其四,何以使物之无不四哉!故二与四,天下之物无不然,则亦足以见道体之本然也。太极不可名状,至此亦可以见其端倪矣。没有道就没有智慧。智慧的根就是道。没有根的树活不了。有智不一定明道,不明道不是就无道。用道而不知是常态。古人云: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正确无误!慧近道,智远道。智、慧有区别!如果接受老子《道德经》:绝圣弃智……是正确的,强调智就是无道。无道非无道是未明道。有道非有道是合于道。合于天道是合于道。合于人道是合于道。霸道与王道!【评论……】说孔子肤浅!公认两千多年的圣人不如你?孔子是得道之人!想否定得道者需要资格。离得道明道还差多远自己能知道吗!学孔子说几句可以流传两千多年的话!能做到你就是圣人!看不懂《道德经》别评论《道德经》!什么就老子思想消极呀!《道德经》里有积极的话,你能实用吗?如果能,就是达到了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先去做到“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坚持下去必成圣人!【评论……】意识就是电,电是能量的转化,转化再转化,不消失只转化。对永生的追求,根源是因为人的贪念,说不定意识想不永生都不可能,存在却没有自己,存在与否也没有个人意义。无私会生正知,有私就不能进入无私才能进入的维度。正知正觉首先需要站在正地,正地有不同的高度,也就是认知的深度。从来都没经历过的自然就无法知道,经历以后还需要思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评论……】其实,人不需要过高的追求,自古就说“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贤人在下因世有弊!无为而治转化成事实也许得几千年!也许在无为而治以前,无为而治者所治已经实现了,无为而治者却不知。先治后明谓之明道。没有个人意识掺杂,有个人意识就不会有道的意识。道如果没离开私,必害后人!私得而道失,道失所得亦失。不知道何来何去故道不可寻,不知何来,不知何去,道也不能留。人随道,道随人,子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六一居士书文欣赏上范司谏书(明道二年)月日,具官谨斋沐拜书司谏学士执事:前月中得进奏吏报,云自陈州召至阙拜司谏,即欲为一书以贺,多事匆卒未能也。司谏,七品官尔,于执事得之不为喜,而独区区欲一贺者,诚以谏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时之公议系焉。今世之官,自九卿、百执事,外至一郡县吏,非无贵官大职可以行其道也。然县越其封,郡逾其境,虽贤守长不得行,以其有守也。吏部之官不得理兵部,鸿胪之卿不得理光禄,以其有司也。若天下之失得、生民之利害、社稷之大计,惟所见闻而不系职司者,独宰相可行之,谏官可言之尔。故士学古怀道者仕于时,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谏官虽卑,与宰相等。天子曰不可,宰相曰可,天子曰然,宰相曰不然,坐乎庙堂之上,与天子相可否者,宰相也。天子曰是,谏官曰非,天子曰必行,谏官曰必不可行,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宰相尊,行其道,谏官卑,行其言。言行,道亦行也。九卿、百司、郡县之吏守一职者,任一职之责,宰相、谏官系天下之事,亦任天下之责。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职者,受责于有司;谏官之失职也,取讥于君子。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责,惧百世之讥,岂不重邪!非材且贤者,不能为也。近执事始被召于陈州,洛之士大夫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材也。其来不为御史,必为谏官。”及命下,果然,则又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贤也。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庭论者,非他人,必范君也。”拜命以来,翘首企足,伫乎有闻,而卒未也,窃惑之。岂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待而为也?昔韩退之作《争臣论》,以讥阳城不能极谏,卒以谏显。人皆谓城之不谏盖有待而然,退之不识其意而妄讥,修独以谓不然。当退之作论时,城为谏议大夫已五年,后又二年,始庭论陆贽,及沮裴延龄作相,欲裂其麻,才两事尔。当德宗时,可谓多事矣,授受失宜,叛将强臣罗列天下,又多猜忌,进任小人。于此之时,岂无一事可言,而须七年耶?当时之事,岂无急于沮延龄、论陆贽两事也?谓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幸而城为谏官七年,适遇延龄、陆贽事,一谏而罢,以塞其责。向使止五年六年,而遂迁司业,是终无一言而去也,何所取哉!今之居官者,率三岁而一迁,或一二岁,甚者半岁而迁也,此又非可以待乎七年也。今天子躬亲庶政,化理清明,虽为无事,然自千里诏执事而拜是官者,岂不欲闻正议而乐谠言乎?然今未闻有所言说,使天下知朝廷有正士,而彰吾君有纳谏之明也。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及用也,又曰彼非我职,不敢言;或曰我位犹卑,不得言矣;得言矣,又曰我有待,是终无一人言也,可不惜哉!伏惟执事思天子所以见用之意,惧君子百世之讥,一陈昌言,以塞重望,且解洛之士大夫之惑,则幸甚幸甚。何为道人?祖师有云:“包罗天地为之道,体性虚空为之人。混沌初开生万物,道包天地治人伦。”故而,道人是明道之人,了悟天地玄妙,始入玄门微奥;道人也是护道之人,持大道之宏德,行三天之正法;道人更是承道之人,前传后教,将大道发扬。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