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新闻快讯> 软件使用 新闻快讯
但丁的地狱下载(但丁的地狱pc版)
小玉2023-07-05【软件使用】
255人已围观
简介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注:《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78页。)但丁在《神曲》里写地狱之门上刻着可怕的铭文:“你

但丁的地狱下载(但丁的地狱pc版)
最后更新:2023-07-05 03:16:58
推荐指数: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注:《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78页。)但丁在《神曲》里写地狱之门上刻着可怕的铭文:“你们走进这里的,把一切希望捐弃吧。”(注:但丁《神曲·地狱篇》,朱维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19页。)地狱里的灵魂能够充分意识到希望的虚妄性,而鲁迅在《野草》里多次写到,连绝望也是虚妄的,所以地狱也不能成为他的灵魂的安憩之处。他这种对绝望的反抗和怀疑,和他这种不断选择的人生态度是相统一的。如果一个人完全看不到虚妄,看不到绝望,他就是个盲目的乐观主义者,可以高高兴兴地为一个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的什么东西去战斗和奉献;而相反,如果对绝望和虚妄没有持一种冷静的批判的态度,那么,他很可能就会被虚妄压垮,完全放弃了人生的追求。这两种态度都不属于鲁迅。鲁迅的人格伟大就在于他不回避,他敢于正视生命的必然的死亡,但他的生命的本能是在抗拒这么一个最终结果。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就在于他不断抗拒死亡的结果,生命就有这样的能量。比如地球引力使万物都是往下坠,可人就是想飞,人就是会“想象”出飞机,“想象”到月球,要摆脱地球引力的控制。人与鸟不一样,鸟有翅膀但不是天生想飞的,而人想飞是与自己的本质抗衡。这种与本质抗衡的过程,是人类生命最伟大的运动过程。这种抗衡也推动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个人的生命是有终结的,可是这种抗拒终结的能量,在精神上就变成了恒久的爱情,在生理上就形成了快乐的繁殖。生命的遗传本能由抗衡死亡出发,逐渐形成生命哲学的传统,整个人类就不断地往前走。这是很悲壮的,但在悲壮中又非常有力量。鲁迅,我觉得,他是感受到这样一种力量了的。鲁迅经历了中国在20世纪前期发生的所有大事件,如反清、共和、“五四”、北伐、左翼运动等等,他每一次都是在自我选择中有所追求,可是每一次选择以后,他总是看到结果还是这样,每一次都有失望。——但问题在于,他仍然在不断地选择和探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凝聚在中国知识分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传统中,凝聚在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传统中的一种精神力量。布格罗《但丁与维吉尔在地狱》,1850年布面油画,法国学院派,281×225cm巴黎奥赛博物馆藏#艺术史##美术##文学##神曲##艺术##法国#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出现道德危机时,保持中立的人。-但丁·阿利吉耶里晒晒珍藏的几本书14——神曲《地狱篇》但丁著,朱维基译,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动画#但丁地狱之旅1但丁的《神曲》分为三个部分:地狱、炼狱和天堂,在地狱篇第三首《地狱之门》结尾处,作家写到:“入此门者,当放弃一切希望。”可知,地狱就是没有希望的地方,因此我们绝不能剥夺别人的希望,否则就好比置人于地狱之中。布格罗最有“力度”的作品?其实是他25岁所作:《但丁与维吉尔在地狱中》。这幅画描绘了但丁《神曲》中的场景:但丁和他导师维吉尔穿越地狱的旅程。但丁,文艺复兴时期首开意大利语写作的大师,无数初高中作文中常常出现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其实就源自于他——但是经过了马克思的转译,马克思《资本论》开篇:任何真正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正是但丁,但他在《神曲·炼狱篇》第五章原话是,引路人维吉尔对但丁说“你随我来,让人们去谈论吧。”画中左二,正是但丁和维吉尔,但更引人注意的毫无疑问是中间那两位互殴之人,他们有着健美的身躯和体魄,身份是《神曲》中的两位罪人:被咬的是炼金术士和异教徒卡波奇奥,咬人的是骗子贾尼·斯基基——他被控用欺诈手段来占有他人遗产。1918年,普契尼正是以《神曲》为灵感( GiacomoPuccini)创作了同名歌剧《贾尼·斯基基》 (GianniSchicchi)。 《但丁与维吉尔在地狱中》这幅画是布格罗最有特点的一幅画,同时也是他踌躇满志,冲击罗马大奖失败的记录——画中,丝毫看不出日后布格罗标志性的柔媚少女们:反倒是强烈而夸张的对比色让地狱显得无比真实,癫狂而躁动的神情、夸张而扭曲的肌肉结构,让两位年轻人状若恶鬼,难逃无尽的厮杀折磨。可惜,在这幅画后,布格罗就彻底沉浸于温柔乡之中了——画中无非是美人、或者更多的美人了(图9)。图1-8:《但丁与维吉尔在地狱》威廉·布格罗1850年图9:《沐浴者》威廉·布格罗1864年一幅常被引用和演绎的法国名画《但丁和维吉尔》(有时被叫做地狱里的但丁和维吉尔),1850年,William-AdolpheBouguereau灵感来自但丁《神曲》地狱第三十篇:———“这里我看见两个影子,苍白而裸露。他们跑着,遇见东西便咬,好像猪圈里放出的饿猪一般。其中一个跑近卡波乔,咬在他的颈项上。”(王维克译)《地狱之门》,1880-1917年,由奥古斯特-罗丹创作,罗丹博物馆,巴黎,法国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验证码: